除夕,
厦门、
金门、台湾人民都称为“年暝”或“廿九暝”(即使是
腊月三十也这么叫),是两地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承上启下,即往开来,对新一年充满新的期待与希望的日子。
闽南民谚曰:“
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妻)。”这说明民间对合家
团圆吃年饭历来非常重视。在外打工者,即使远在南洋,也力争赶回故乡参加除夕的团圆之庆,同父母妻儿共享
天伦之乐。即使因故不能参加者,也要替他(她)在桌上摆一副碗筷,或在椅上放一件衣服,以示人不在物在,身不到心到之意,并期待他(她)明年回家团聚。
过年迎春,合家围炉,“吃”是重头戏。在围炉前,制作各种食品,皆含吉祥之意。这时做好的饭菜称“长年饭”,要插红春(绸制
饰品)、芋苗和青葱。“春”与
闽南话“剩”谐音,寓富余之意,长年菜也有同义;包
薄饼(
春饼)称为“
包金包银”。春饼又因其
作料多样,以面
皮包而成卷,寓意合家团聚;
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升。
除夕围炉,即举行家宴之时,在桌下放着一个燃着木炭的小
烘炉,或围吃火锅,可以取暖,制造一种热气腾腾的氛围。所吃的菜,也讲究含意,寄寓
吉祥如意。如吃
肉丸(圆)、
鱼丸(圆)加上家人欢聚,合称“
三元”即合家团圆。有的吃
排骨汤加肉丸,寓意“骨肉团圆”。“
菜头”谐音“(好)彩头”,“
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之意;“鱼”谐音“余”,即
年年有余;蚶,传说其壳为古代
贝币(蚶壳仔钱),预兆来年
发财,金银满室;“吃
红枣,年年好”;吃
甘蔗,寓“节节甜,年年好”之意,“吃甜甜、赚大钱”,长辈们要把整株甘蔗,结上红纸、红绸带,放到子孙房中,岳父母要把整株甘蔗送给新婚的女儿、
女婿,寄望子孙、女儿、女婿甜甜蜜蜜,白头偕老,有始有终,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