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0阅读
  • 1回复

[美食资讯]同安封肉的渊源及典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mhdrw
 

发帖
1067
猪肉
1213
威望
612
邀请贡献值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3
— 本帖被 微凉 从 肉食天下 移动到本区(2012-06-08) —
同安封肉的渊源
  据说很早以前,同安有种习俗---请神出巡。每当佛祖出巡时,沿途的居民必定要煮上咸稀饭让轿夫、信徒及远道而来的游客们品尝。那时,人人都认为:哪家的粥比较受人欢迎,哪家就能受到神的保佑,来年那家就会财运亨通,兴旺发达。因此,家家户户都想尽办法,用上上等料力争把粥煮得最好。
  某村,有一人,家里很穷,他渴望自己也能向别人一样煮一锅让人垂涎的粥,让人吃个精光,图个好运。因此,他变卖所有家当,然而,却只能换得一块不大的方形三层肉。他想,如果把肉切成小块,放入粥里,就如同大海里的金子闪烁不了光芒,发挥不了作用。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用酱油把整块肉上色,配上几种调料煮熟,然后放入煮好的粥,顿时,整块肉油光发亮,整锅粥香气四溢。看到的人都赞不绝口,这肉真香呀!人们不约而同地端起碗盛粥,一碗接一碗。也许是不好意思,还是于心不忍,人们始终没有把那块肉夹到自己的碗。

说也奇怪,经过几年的努力,那个人就成了富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啧啧称奇,纷纷仿效他的做法。然而,每家的做法都做方肉,口味一样,就吸引不了人,因此,大家开动脑筋,采用不同的做法,加上不同的配料,集众人之智慧,方肉越做越好吃。后来人们发现用纱布包裹焖炖熟的方肉最好吃,于是这种方法延续至今。由于“方”与“封”在方言中音相同,日子久了,人们把“方肉”叫成了“封肉” 。


同安封肉的典故
  “同安封肉”是用一大块三五斤重的猪腿肉掺和着海蛎干、香菇、莲子、虾米等佐料,泼上酱油,再用纱巾包裹,加盖入笼焖烧,上桌才掀盖,所以叫做“封肉”。
  “同安封肉”有一段有趣的典故:明正德年间,同安理学名宦林希元(公元1482———1567,字懋贞,号次崖,官至广东提学佥事。)获得进士前,在同安南门外岳口村当私塾先生。平时喜好品尝“同安封肉”,又因家徒四壁,只得削木头(鸡腿状)浸酱油来解解馋。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林希元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乡绅们赶紧置办丰盛的宴席,为他接风洗尘。席间,林希元对满桌的海参鱼翅,山珍海味,只是浅尝即止,又似乎欲言又止。乡绅们见状,以为招待有什么不周之处,都惴惴不安,赶忙夹鱼叉肉又敬酒。这时,林希元却突然发问:“怎么没有‘封肉’这道菜?”乡绅们一时都傻了眼,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原来,当时的“封肉”虽然好吃,却显得粗俗,上不得大场面。还好,主人急中生智,说:“如今‘封肉’已成为家乡名菜,在最后一道出,是压桌菜。”一面急急吩咐人火速准备。

从此,“封肉”从普通的民间菜肴走上了喜庆婚宴。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mhdrw

发帖
1067
猪肉
1213
威望
612
邀请贡献值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1-03
封肉还是加板栗好吃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