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分栏
社区服务
银行
道具中心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帮助
下拉
用户名
电子邮箱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门户
论坛
广场
个人中心
许愿墙
每日一签
帖子
文章
日志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热搜:
美食
DIY
旅游
同安封肉坛/厦门论坛/同安论坛/同安生活网/同安社檀
>
话说银城
>
掩藏一段古同安文化变迁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215
阅读
0
回复
掩藏一段古同安文化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mhdrw
UID:51
注册时间
2011-10-26
最后登录
2012-05-22
在线时间
4285小时
发帖
1067
搜Ta的帖子
精华
18
猪肉
1213
威望
612
邀请贡献值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护法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1067
猪肉
1213
威望
612
邀请贡献值
0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1-06-10 09:18
近日,厦门知名文史专家何丙仲先生,在今位于漳州角美龙池岩,发现了在古同安文化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圃书院故址,和记载古代同安人与海外侨胞共同维护文化史迹的碑记。本报记者特前往采访,不仅揭开了一段地理人文的亮彩和变迁,并在实地发现了诸多与古同安文化关系密切的有关石刻,现在这里的龙池岩寺已规划修建,龙池岩一带俨然已成厦门后院。
“拍门”石。
龙池岩上的华圃书院遗迹和古碑。
耐人寻味的龙池岩寺楹联。
龙池岩“丹灶石”,是古同安有明确纪年的最早摩崖石刻。
朱熹所题的“寒竹风松”。
龙池岩寺的古碑。
龙池岩寺。
华圃书院“膏火”来自玉屏书院
来到龙池岩,半山腰上一方“华圃书院山界”的古碑映入眼帘,何丙仲先生说,龙池岩是发端于厦门海沧的文圃山的支脉,厦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华圃书院曾经坐落于这里。最近有关书院石碑的新发现,不仅使书院的遗迹得到确认,还可以追溯古同安的一段人文历史,见证了一段政区的地理变迁。
在龙池岩的山上,我们见到了身处荒野的《重修华圃书院碑记》,根据碑记透露出来的内容可以了解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同安乡绅黄涛倡建华圃书院。有意思的是,石碑的内容记载道,当年华圃书院的开支是从厦门玉屏书院的“膏火”剩余中来支付的,每年“用金三斤”,经费来源于厦门的玉屏书院。当时厦门玉屏书院已蜚声遐迩,为什么会在离厦门本岛数十里之遥的龙池岩再建“分院”呢?有关专家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地理人文因素,因为历史上龙池岩一带积累了丰厚的人文,唐代古同安首位进士谢翛的家就在龙池岩;另外一个原因是,当乾隆盛世之时,“台湾入版图(清康熙二十四年)国家声教所暨”,金门、台湾的学子纷纷来厦求学。也许当时玉屏书院显得“生员满额”,而文圃山这一带山清水秀,地域广阔,水陆交通方便,开辟新的书院,除了可以发展本地生员之外,还可以吸纳海峡对岸的学子。
不过,让我们不解的是,现在龙池岩在政区上分明是属于漳州龙海角美镇,怎么在有关碑记中则提它为“银邑之地”(古同安雅称)。专家为我们解答道,历史上文圃山一带接连到现属角美镇同安街的相关区域,都曾为同安县所辖,一直到1957年,由于政区变革,这一带划归漳州,但却留下了古同安文化的深刻印记。
当我们在龙池岩寻访华圃书院遗迹时,一座掩映于青山翠色中的梵宇悄然出现。走进山门,一副对联颇耐人寻味,联云:“胜地接文山佛原称士;梵宫临华圃释可通儒。”莫非这里曾是华圃书院故址?正在迟疑之际,住持方丈正实老和尚为我们释疑解惑。方丈在六十年前从同安巷东(今翔安内厝)来到龙池岩,那时梵宫荒芜,人迹少至,他在这里过着农禅生涯,平时也乐于探究古迹,访问村老。据传,当年的华圃书院和龙池岩寺几乎是融为一体的,只不过在梵宫之外,还建有朱子祠、栖贤楼、讲堂和宿舍,这些遗迹在最近龙池岩寺复兴中陆续被发现。
龙池岩文脉接连古同安
龙池岩寺年轻的志仪法师,带我们上山追寻与古同安文化有关的史迹。据说,宋代朱熹任同安主簿时,多次来此。在山上的彩虹桥畔,有三块巨石如手掌,“啪啪啪”地向前倾斜,妙景天成,形如敲门,上题“拍门”二字,落款为“云根”。
志仪法师说,对这个落款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人认为是朱熹为纪念父亲创办“云根书院”而曾用过的号,也有人认为另有其人。不过,这“拍门”二字蕴涵深意,题得巧妙,备受称道。据说,这里当时是华圃书院的门户之一,“拍门”也就是拍开知识之门,拍开智慧之门。绕过“拍门”石,山上一块巨石镌刻了四个大字——寒竹风松,落款清晰地写着“晦翁”二字。志仪法师说,因为朱熹号“晦翁”,这是朱熹的题刻毫无疑义。何丙仲先生指出,朱熹的这个题刻在同安也有相似版本,但经过多方考证,龙池岩的题刻才是“原产地”。
在朱熹题刻的山坳,还有一块巨石上镌“丹灶石”,落款的年号为“宝庆元年”。原来,“丹灶石”是保生大帝当年为民治病采药炼丹的地方。我们爬上炼丹石,居然巨石上还藏有玄机,石上有七个孔洞和人工凿出的水道。当年如何炼丹已无从知晓,但石刻上的“宝庆元年”却体现了它的特殊价值,何丙仲先生说,“宝庆”乃是南宋理宗的年号,这是古同安有明确纪年的最早摩崖石刻。
当年兴极一时的华圃书院,为何现在只剩下断垣残碑,有关专家分析,它和国运的兴衰、海峡两岸的一段历史息息相关。已发现的有关华圃书院的石碑共有三块,分别是乾隆、嘉庆和道光二十三年的重修碑记。根据《同安县志》的记载,书院一直延续到了光绪年间。从道光到光绪的这段时间,外侮频仍,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切断了海峡对岸学子来厦求学之路,华圃书院很可能因此而走进历史,当然,这个谜团还有待进一步揭开。
华圃书院的故迹还隐藏着诸多两岸故事,因为当年来此求学的台湾学子,有的留在大陆走上科举之路,有的返归故里,留下一段难忘记忆给子孙。在丹灶石边,我们就看到祖籍同安的台北陈添福先生捐建了一座亭子,表达了对故里的一片亲情。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民众往来的日益密切,龙池岩由于它和同安历史上的特殊关系,也成了来厦台胞的寻根之地。
○文/卢志明 李文轩
○图/文轩 吴健 立言
>>>链接
古碑见证海内外同胞共兴文化史迹
与华圃书院同处一山的龙池岩寺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迹,《同安县志》上对其有明确的记载。寺院的一方清康熙三十五年的《重兴龙池古刹碑记》,记载了一段海内外同胞共兴文化史迹的历史。根据碑记的叙述,清朝初年,清廷为了防备郑成功复明,强令闽南沿海民众迁界,有些民众背井离乡,后退四十里;有些民众则逃离故里到海外谋生。位于沿海处的龙池岩寺遂被废弃。
康熙底定台湾之后,台湾归版图,当时为同安县辖地的龙池岩一带民众也纷纷回到故里,见到龙池岩寺已成牛羊所牧、樵夫采薪之地,乡亲们“还瞻故山,志切修复”,但苦无资金,这时猛然想起了当年到海外谋生的乡亲,许多人事业有成,实力雄厚,其中有到吧国(今印度尼西亚)的乡亲还被封为“甲必丹”、“雷珍兰”(一种封号),因此,“万里募诸外国大檀越”。当时同安乡亲甲必丹郭天榜、林应章等立即响应,那些海外乡亲得知这一消息,都认为“古人耻私其美,公修善果,可不令人分劳乎?”因此,“在吧善信闻风协助”, 纷纷为故山史迹复兴解囊出力。
何丙仲先生指出,正因为有了龙池岩的复兴,才有了后来华圃书院的兴建。而这方石碑还有另一层特殊意义,就是那些当年下南洋的乡亲对故里的古迹,怀有一种真挚的情感,自愿为保护家乡史迹出力。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龙池岩,还出现在厦门著名的青礁慈济宫,该宫也珍藏着一方《吧国缘主碑》,记载了同样历史背景。但青礁古碑记载的是康熙三十六年的事,而龙池岩的古碑则比它更早一年,弥显珍贵。
○文/轩月 图/初夏
[
责任编辑
:罗佳
来源
:厦门日报] 点击查看更多[
同安人文历史
]栏目的内容
共
条评分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tafrt.cn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关闭
补充发布信息
验证码:
验证问题:
同安的特产是什么(答案:两个字)
发 布
隐藏
快速跳转
同安生活
同安乱弹
肉食天下
话说银城
酱油水
猪肉市场
我要结婚
肉友拼车
猪窝出租
休闲娱乐
户外途腾
摄在银城
银城交友
银城夜百合
心语心愿
小猪快跑-(亲子乐园)
闻肉起舞
家有宠物
同安旅游景点及攻略
同安影视城
梵天寺
梅山寺
北辰山
罗汉山
云顶山
金光湖
野山谷
蝴蝶谷
孔庙
竹坝
绿田园摄影基地
盛之乡温泉度假
翠丰温泉度假村
同城交流汇(180元/月)
同安设计策划交流
都市导航
同安企业集中营
同安著名企业
猪委会
猪委会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