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琼/文 梁张磊/图)“长桥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到过菽庄花园的人对它兴许有几分印象,这副唯美的楹联正是描写鼓浪屿这一园林的。
楹联,也叫做对联或对子,曾经为文人骚客们留下许多趣闻佳话,如今却有些被现代人“冷落”。其实,厦门类似的美妙楹联不少,它言简而意深,还能反映出鹭岛的现在与过去。想要知道厦门曾有怎样的景色和风俗吗?看看年近七旬的老人柯盛世编写的《厦门楹联大观》就知道了,这本书图文并茂,更有细致地讲解。
老柯今年已经67岁了。为编撰这本书,他奔波了三年以搜集整理材料。他常常带着一包干粮骑自行车出门就是一天时间。有一回,老柯听说大嶝有些不错的楹联。他便一早出发转乘了公交和摩托将十几副楹联 “收入囊中”。就要回家的时候,老柯又听说小嶝上也有不少好对子,他便让摩托车司机载去码头。老柯还记得那天天气非常炎热,他没有准备干粮带在身边,自己所在的码头又没有卖水和食物,于是就这样等了一个多小时的船。到达小嶝以后,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这位67岁的老人眼前一阵眩晕,恍惚地走到附近买了简易食物狼吞虎咽起来。随后就挨家挨户地搜访好对联。有时候去郊外的半山腰上找寻楹联,回到岛内已是一身狼藉。这三年来的搜集虽然颇费周折,但热爱楹联艺术的他觉得非常快乐。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柯最终收集到了厦门地区3300多副楹联。经过筛选,编入楹联大观的楹联有2800副,其中知名企业39家100多副,公园景区19个760多副,家庙宗祠54个姓氏、203座、1100多副。“厦门的楹联非常丰富,最短的4个字(一副8个字),如‘延平故里,闽海雄风’。最长的32个字(一副64个字),分别在南普陀寺五观堂、园博苑和陈嘉庚征联中。家庙中最长的联在江夏堂,一副56个字。”说起这些楹联,老柯满眼都是兴奋之情,就像细数家珍。他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这些楹联更加深入地了解厦门的文化和景区的美丽。
如果您想要了解厦门的文化,这本书确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好向导,收一本回家和老柯一起品厦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