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安环东海域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同安新城厚积薄发。
到2015年,同安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破千亿。近日,同安区委书记高玉顺、区长陈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都提到了这个目标。
据悉,“十一五”期间,同安区坚持“工业立区”、打造工业、旅游、物流“三大基地”为主线,推动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均实现翻一番以上,财政总收入更是翻了数倍。
据介绍,同安区到2015年末,将力争实现全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年均增长18.1%;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3.7%,财政总收入60亿元,年均增长17.9%,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预期为2.9∶51.1∶46。着力把同安打造成为“总量大、结构优、质量好”的现代工业之城。
同安区委书记高玉顺、区长陈琛近日先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顾了同安区“十一五”发展轨迹,同时展望“十二五”的发展规划。
同安趋于落后是一个误解
“同安面临着不利局面,已经趋于落后,这是一个误解。”近日,同安区委书记高玉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同安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保护完善、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依然突出,外界认为翔安隧道通车后对同安发展影响巨大,这是因为不了解同安而产生的误解。
新城将多元化建设 对于同安区“十二五”的发展前景,高玉顺极具信心。“十二五”期间,同安要按照“四高”要求全力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完成同安滨海新城17.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
据高玉顺介绍,经过4年多建设,同安环东海域基础设施已趋于完善,将建成产业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生态和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厦门东部“宜居之城、创业之城、生态之城、康体之城、活力之城”。同安滨海新城将建成集科技创新园、文化产业园和滨海休闲度假区三大区域及功能。
高玉顺透露,投资50亿元的华强文化产业项目已成功落户同安中洲岛,将建两个主题公园,并成为动漫影视文化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高玉顺说,“十二五”期间,在新城建设的带动下,同安也将大力推进千年古城改造提升,努力把同安建设成为滨海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提升相融合的最佳宜居城区。
年游客量将破千万 “今年同安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未来几年内将破千万。”高玉顺谈到同安旅游时说,即将开始建设的华强文化产业项目,将每年为同安带来游客600万人(次)。
同安还将举办青岛啤酒节、温泉旅游节、民俗文化节。
农业水利再上台阶 “同安是全市交通枢纽,是交通最便利的地方。”高玉顺说,同安地处厦门市中心位置,不仅是厦门交通枢纽,也是整个闽南“金三角”的枢纽。“十二五”期间,厦安高速、白云大道、滨海西大道、新324线等一批道路交通工程将实现贯通,大大方便企业、市民的运输和出行。除此之外,厦安高速、白云大道的通车,将有效分流南安、安溪车辆,不再经过同安城区,大大缓解同安交通压力。
“十二五”期间,同安还将整治东西溪污染问题,目前已在建设两个闸门,将水位提高到4.6米。农业方面将建成250亩的农副产(食)品展示、销售、物流中心,让打造出的“一村一品”能够走进超市。
过去五年发展最快 “过去五年,是同安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城乡变化最大、改革成果最丰硕、人民生活最殷实的五年。”同安区区长陈琛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五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迅猛发展 陈琛回顾说,同安工业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10平方公里拓展到2010年的30平方公里,形成了轻工食品工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环东海域工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和食品、纺织、皮革、建材、电子等五大主导产业。
目前,同安区已初步形成“四大酒店 八大景区”和东部历史文化游、中部温泉度假游、西部生态休闲游等旅游线路。物流基地稳步拓展,形成了建材、家居、果蔬、医药等专业物流集散中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10.1∶54.9∶35调整为2010年的5.8∶53.5∶40.7,形成二三产业良性互动、产业持续优化的良好格局。
民生保障更健全 据陈琛介绍,同安区五年来一直着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民生改善方面,同安5年累计投入25.77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增1所一级达标校,新建1所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一批中小学校。同安区还率先在全市出台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