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同安区科协获悉,继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之后,同安区又荣膺“全国科普示范区”。不仅如此,多年来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安区科协,也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殊荣。
挽救科技文化遗产,建大陆首个1:1水运仪象台
看着窗外不远处以1:1比例复制建造的水运仪象台,屹立在苏颂公园中,成为园区里的“镇园之宝”,同安区科协主席叶建胜感慨不已。一个概念性想法,短短三年间就成为现实,这位在科技战线上的“老兵”显得非常激动,他向记者讲述了同安水运仪象台的前世今生。
墙内开花墙外香。同安是苏颂的故乡,作为同安的历史名人,苏颂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享誉世界,可是几年前在同安,却没有代表苏颂成就的最具纪念意义的实物——水运仪象台。要知道,在日本和台湾,各有一座1:1的水运仪象台。与以名人苏颂打文化牌发展旅游的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同安也没有用好优势。
“一定要让同安人懂得、认识、了解、学习苏颂,要挽救、抢救科技文化遗产,擦亮这张科技文化名片。”叶建胜说,2008年,同安区科协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反映情况。
同安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决定将原来陈旧的苏颂纪念馆,搬至同安文体中心科技馆内。去年,随着同安文体中心落成,苏颂纪念馆顺利搬迁,并斥资100多万元重新布展。今年元旦,苏颂纪念馆作为同安科技馆一部分对外开放。不仅如此,建造大陆首座1:1比例的水运仪象台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今年第一季度,投资750万元的水运仪象台建成。同安区委、区政府又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苏颂公园,目前公园建设工期过半。
新同安科技馆位于同安区文体中心,共4层,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包括儿童科学乐园、苏颂纪念馆、基础科学馆及4D影院4个馆区,目前是我市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元旦开馆至今,接待游客突破5万人次。
科技惠农,一项技术创造农业效益2000万元
同安区科协不仅致力于挽救科技文化遗产,还开创性开展科技惠民工程。据叶建胜介绍,同安区科协有包括农协会在内的16个不同领域的分会。历史上同安就是农业大县,如今农业依然是同安的重要产业之一,区科协经常牵线搭桥,组织专家下基层送技术,整合资源科技惠农。
茄子是同安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郭山村是主产区。2000年,郭山村的紫长茄病害频发,茄苗枯黄,普遍受损面积10%-20%,严重时危及60%种植面积,这可愁坏了茄农。
区科协农业专家叶庆成介绍,得知情况后,专家现场调查原因,并找到症结所在——因嫁接技术尤其是嫁接所使用的砧木没选好,未能有效嫁接,才导致茄苗出了问题。
叶庆成等专家深入实地,根据本地情况,选取了6个品种的砧木反复试验。经过近一年技术攻关,最终筛选出“托鲁巴姆”砧木,嫁接技术终获成熟。2001年,该技术在全区得到推广。如今在茄子主产区,得益于这项技术的应用,每年紫长茄种植规模都有1万亩,每亩农户可增收2000元,产生的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
据介绍,同安区农技协会先后有6个集体及一个个人被国家财政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集体、个人。
科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我市各区创造“六个第一”
同安区科普工作思路超前,目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据了解,在同安区科协努力下,同安区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0年,三届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科普先进区”。而本次获得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称号,在全国仅评选出32个。
几年来,在同安区科协努力下,同安区在全市各区中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个创办全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一个成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第一个建成区级科技馆、第一个建立农村“三个一”工程(一个村科普站、一名科普员、一个科普宣传栏,全区110个村都完成)、第一个建立区级老科协、第一个创办区级科普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