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同安的塔6:
塔,俗称为宝塔,起源于印度。塔的功能初为纪念佛陀,收藏佛舍利,约于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塔的结构、造型和装饰也融入中国建筑的传统,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建筑物。但也有一些塔与佛教并无联系,如风水塔,镇压塔、风景塔和振兴文风的文笔塔等。
古同安原古塔不少,宗教及民间认为塔“法力无边”,故宫前庙后,桥头桥尾,村前村后,常有石塔矗立,借塔压邪,平衡心理。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灾害及人为毁坏严重,古同安的塔有的已全毁,有的塔身毁半,有的只残存塔基,比较完整的古塔幸存不多。在此,本人将古同安地界所遗的几座塔作个简要介绍:
安乐村塔
2010-10-29 23:47 上传
下载附件 (99.71 KB) 安乐村塔,位于同安区莲花镇澳溪村田洋自然村澳溪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同安主薄朱熹到莲花山区等地巡视,沿途留下“太华岩”、“留心湖”、“灵源”等题刻。至沃内(今澳溪村),见一岙平川,四面环山,水足土肥,仅一条小道与外界联系,谓此地为“大乱半忧,大旱半收”的桃花源地,逐为此村留题楷书“安乐村”三字。后村民在村前沿溪古道(旧路)旁建塔置匾以示纪念。
塔坐西南朝东北,共四层,素面、方形实心石构,通高6米,下承巨石及方形基座。塔身由下至上逐层收分,底层边长2.5米,顶层边长1米,塔檐四角起翘,正立面嵌置直题“安乐村” 三字石匾,匾高0.8米,宽0.32米,塔顶饰物略作宝珠葫芦状。塔的刹座设覆盘,刹身有三个相轮,没有多少花纹图案及石刻浮雕,是宋代同安偏远山区简易石塔的代表。
塔北侧为麒麟山,怪石鳞峋。塔前有石佛洞,洞中置普庵佛祖和泗州佛祖二尊石雕像,佛像高一米,洞口巨石镌乡老公约。石佛洞洞上是麒麟寨,现尚有寨门和石墙遗址。
旅居星州陈延谦先生于1938年赋《乡思》:“巍峨古塔镇山门,朱子题名安乐村;石鼓溪弦应忆我,不知松菊可犹存”。
“安乐村”塔为同安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题名“安乐村”,千年古塔今犹存石猴望村(巨石上面山巅)